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有自卑感怎么引导他

admin 7小时前 12:01:40 4
孩子有自卑感怎么引导他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家长急切地问我"孩子总说自己不行,怎么引导他?"其实每个孩子都像未打磨的玉石,自卑感往往是成长路上的暗礁。记得有位妈妈带10岁儿子来做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:家长急切地问我"孩子总说自己不行,怎么引导他?"其实每个孩子都像未打磨的玉石,自卑感往往是成长路上的暗礁。记得有位妈妈带10岁儿子来做咨询,孩子总说"我比不上小明",但观察发现,每当小明在课堂上被表扬,孩子就会默默把课本藏起来。这种自我否定的惯性,往往源于我们不经意的言行。

有个初中生小杰,每次考试排名靠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直到某天我发现他书包里藏着一张皱巴巴的试卷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"我笨"的批注。家长总说"你要加油",却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是"我值得被认可"的肯定。就像园丁不会直接说"这棵树需要修剪",而是用"枝叶需要阳光"这样的温柔提醒。

我曾遇到一个8岁女孩小雨,她总说"我不漂亮",但每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,她都会用手指在脸上画圈。家长发现后,没有直接纠正她的认知,而是带她去参加儿童画展。当她的画作被挂在展厅墙上时,孩子第一次说"原来我的画也有价值"。这让我想起,每个孩子都带着独特的光芒,只是需要找到合适的舞台。

有个高中生小林,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普通,总说"我不配拥有好东西"。家长发现后,开始带他做志愿者,让他接触不同背景的孩子。当小林在社区活动中看到其他家庭的困难,他突然说"原来我也有能力帮助别人"。这种自我价值的重构,往往需要跳出既有的认知框架。

家长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用"你要更优秀"来替代"我看到你的努力"。就像给蹒跚学步的婴儿看别人家的跑酷视频,反而会让他失去探索的脚步。有个6岁男孩小凯,因为妈妈总说"别人家孩子多优秀",他开始用橡皮擦反复修改作业,直到某天妈妈发现他偷偷把"优秀"两个字涂改成"我"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远比直接的比较更伤人。

我建议家长建立"成长型对话"。当孩子说"我做不到"时,可以问"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";当孩子抱怨"别人嘲笑我",可以引导"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么说?"就像教孩子游泳,不是直接托起他,而是让他感受水的浮力。有个12岁女孩小悦,因为被同学说"你妈妈是老师,肯定管得多",开始抗拒和父母交流。后来妈妈改用"我们聊聊天吧"代替"你又怎么了",孩子终于愿意分享学校里的趣事。

每个孩子的自卑感都像一个未拆封的礼物盒,里面藏着对自我价值的困惑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打开这个盒子,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自己打开。就像教孩子系鞋带,不是直接帮他完成,而是示范动作,让他体会过程。有个5岁男孩小浩,因为不会跳绳被嘲笑,妈妈没有强迫他练习,而是陪他观察小动物如何跳跃,孩子在模仿中找到了自信。

真正的引导应该像春风化雨。当孩子说"我失败了",可以回应"失败是成长的阶梯";当孩子抱怨"我太普通",可以引导"你觉得普通有什么好处?"有个14岁男孩小宇,因为成绩中等被同学排挤,妈妈开始记录他每天的小进步,从整理书包到主动帮忙,孩子在肯定中逐渐建立了自我认同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体,他们的自卑感往往源于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用具体的行动代替空洞的鼓励,用真实的陪伴代替无效的比较。就像培育一株植物,不是用肥料强迫它生长,而是提供适合的土壤和阳光。当孩子开始相信自己的价值,自卑感就会像迷雾一样自然消散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