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十三四岁的男孩不听话怎么管

admin 3小时前 17:08:30 3
十三四岁的男孩不听话怎么管摘要: 十三四岁是男孩人生中最动荡的阶段,就像春天的风,忽而温暖忽而凛冽。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试探世界,父母的权威在他们眼中逐渐变得模糊。记得有位妈妈曾和我说,她儿子每天放学后就...
十三四岁是男孩人生中最动荡的阶段,就像春天的风,忽而温暖忽而凛冽。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试探世界,父母的权威在他们眼中逐渐变得模糊。记得有位妈妈曾和我说,她儿子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墙上,直到深夜才出来吃饭。她试图用命令逼他写作业,结果换来的是摔门和冷战,这种场景在很多家庭里都上演过。

有些家长会发现,孩子突然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。比如一个曾痴迷篮球的男孩,开始把所有时间花在游戏上,连周末的球赛也不愿意参加。父母觉得他荒废了特长,孩子却说:"你们不懂,我在游戏里能找到成就感。"这种代际认知的错位,往往让沟通变成一场对峙。其实孩子的叛逆不是针对父母,而是对自我价值的探索,就像蝴蝶破茧时的挣扎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很多家长会采取"高压政策"。有位父亲发现儿子偷偷用手机看直播,就直接没收了所有电子设备,结果孩子在房间发脾气说:"你们觉得我就是个没用的废物吗?"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,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沉迷,是学业压力太大,还是找不到人生方向?就像医生看病,要先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。

建立信任关系比说教更重要。有个男孩因为成绩下滑,开始和父母顶嘴,甚至故意把作业本藏起来。后来父母发现,孩子其实每天都在偷偷补习,只是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的努力。当父母放下戒备,主动和他聊起兴趣班的课程时,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。这说明父母的态度转变,往往能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。

设定界限需要智慧。有位妈妈发现儿子经常半夜外出,担心他安全。她没有直接禁止,而是和孩子约定了"三不原则":不单独外出、不带手机、不晚于十点回家。同时每周留出两个晚上作为"亲子时光",一起看电影或散步。这种既保持原则又给予理解的方式,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就像不同的树苗需要不同的照料方式。有的男孩沉迷游戏,是因为现实中的挫折感;有的抗拒沟通,是因为害怕被否定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:当父母学会倾听而不是打断,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被控制,那些看似顽固的不听话,往往会在理解中悄然改变。这个过程没有捷径,但只要保持耐心,用爱浇灌,终会等到花开的时刻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