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上课多动不专心怎么办

admin 2小时前 16:19:19 3
孩子上课多动不专心怎么办摘要: 上周一位妈妈找到我时,手里攥着一张课堂反馈单,上面写着"小明上课总坐不住,经常打断老师说话"。她愁眉苦脸地说:"我们家孩子在家能安静画画一小时,可一到学校就变成小陀螺,老师说他注意...
上周一位妈妈找到我时,手里攥着一张课堂反馈单,上面写着"小明上课总坐不住,经常打断老师说话"。她愁眉苦脸地说:"我们家孩子在家能安静画画一小时,可一到学校就变成小陀螺,老师说他注意力不集中,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。"

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,孩子在课堂上像被风卷走的蒲公英,明明在教室里却总想往外跑。这种现象背后往往藏着更深层的密码。记得有个五年级的男孩,每次数学课都趴在桌上摆弄橡皮,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他总说"我刚才在想怎么把橡皮变成飞机"。后来发现,他其实对枯燥的计算题毫无兴趣,却在手工课上能专注地折出复杂的纸飞机。这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就像小火苗,需要合适的燃料才能燃烧。

有些孩子多动是因为课堂节奏和他们的认知速度不匹配。就像一位二年级女生,老师讲新课时她总在摆弄文具,但当老师放慢语速,用实物演示知识点时,她突然眼睛发亮,跟着老师一起操作。这提醒我们,教育方式的调整可能比一味要求孩子安静更重要。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哪些环节容易分心,是老师讲得太快,还是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。

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被忽视。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孩子在书房学习时,妈妈总在旁边织毛衣,爸爸则频繁用手机看视频。结果孩子坐在书桌前,眼睛却盯着窗外的蚂蚁。后来调整了学习环境,把书桌搬到客厅,全家一起读书,孩子反而能专注地完成作业。这说明孩子的专注力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潜移默化。

有些孩子多动是出于对成就感的渴望。一位四年级的男孩,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,就会把课本卷成筒状,用它当玩具。但当他得到老师表扬时,又会认真地把课本摊开,专注地复习错题。这种行为模式暗示,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向反馈机制,当他们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肯定,而不是只关注结果。

教育孩子专注力,关键在于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。就像一位五年级的女生,每次上课都偷偷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圈,老师发现后并没有责备,而是悄悄在课堂上加入了绘画元素。当她发现数学公式可以转化为有趣的图案时,画圈的动作变成了认真记笔记的信号。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,往往比强制要求更有效。

家长可以尝试在家中创造"专注时刻",比如每天固定15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,不被打扰地完成。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,把学习内容和他们的喜好结合起来。就像一个喜欢恐龙的孩子,把历史课和恐龙故事联系起来,注意力自然会更集中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需要找到属于他们的专注方式。有的孩子需要动起来才能专注,可以尝试在学习间隙安排短暂的活动;有的孩子需要视觉刺激,可以用彩色便签标记重点。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,专注不是束缚,而是探索世界的自由。

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指令,而是双向的对话。当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多动时,不妨先问问他:"今天老师讲的内容,有没有让你特别感兴趣的地方?"有时候,一个简单的提问就能打开孩子的心扉,让他们意识到专注是一种选择,而不是被迫的行为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