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高考完情绪低落怎么办

admin 3小时前 02:24:37 3
孩子高考完情绪低落怎么办摘要: 高考结束后的那几天,很多孩子像被抽走了力气的气球,整个人都蔫了。小明在志愿填报的表格上反复涂改,盯着手机里那条“你比去年进步了20分”的消息,突然把表格撕得粉碎,碎片散落一地像他破...
高考结束后的那几天,很多孩子像被抽走了力气的气球,整个人都蔫了。小明在志愿填报的表格上反复涂改,盯着手机里那条“你比去年进步了20分”的消息,突然把表格撕得粉碎,碎片散落一地像他破碎的期待。小雨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窗帘拉得严严实实,连妈妈端来的绿豆汤都懒得喝,她反复问:“我是不是永远都达不到爸妈的要求?”

这种情绪低落往往不是因为分数本身,而是被隐藏在背后的期待与比较。就像小杰,他以全省前50名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,却在录取通知书到手那天突然哭出声,原来他偷偷把同桌的分数和自己对比,发现对方家里条件更好,而自己只能选择普通院校。当孩子把“高考”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时,分数之外的失落感就会像暗流一样涌上来。

家长常常在孩子情绪低落时陷入焦虑,比如李女士发现儿子总盯着手机屏幕发呆,便忍不住追问:“是不是没考好?怎么不说话?”结果孩子突然把手机摔在地上,哭着说:“我考得比去年好,为什么还是觉得活着没意思?”这种误解会让亲子关系更紧张,就像暴雨天里被误解的避雨港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可以尝试用“情绪急救包”来缓解。比如带着孩子去公园长椅上坐一坐,看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,听他说:“我其实一直想学画画,但爸妈说学艺术没前途。”这时不妨轻轻拍拍他的肩膀,说:“你知道吗?去年你画的那幅夕阳,比很多画得很好的同学都更打动我。”用具体的肯定代替空洞的鼓励,往往能打开孩子的心扉。

有些孩子会把情绪藏进沉默里,比如小涛在高考后突然变得爱发呆,连最熟悉的饭菜都吃不出味道。这时候家长可以试着陪他做些简单的手工,比如折纸船,边折边听他说:“我总觉得自己像个被丢弃的纸船,飘不稳也沉不下。”当孩子愿意表达时,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就会像纸船一样慢慢浮出水面。

高考后的调整期就像春天的融雪,需要耐心等待。可以陪孩子一起整理书桌,把那些写满笔记的课本一页页翻过,指着某页他说:“你看,这是你第一次画的思维导图,那时候你可紧张了。”这种回忆式的对话,往往比说教更有力量。当孩子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,那些被忽略的闪光点就会重新浮现。

家长自己也要学会“情绪缓冲带”。比如小林发现女儿总在深夜偷偷流泪,便开始每天睡前陪她散步,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。当女儿说:“我害怕自己考不上好大学,以后找不到好工作。”他没有急着安慰,而是说:“你知道吗?你妈妈年轻时也害怕过,但后来你爸爸在工地打工,现在我们过得很好。”用真实的生活故事代替空泛的承诺,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踏实的安全感。

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,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。就像小雨后来在大学里加入摄影社团,用镜头记录下城市的光影,她说:“原来我比想象中更擅长表达自己。”当孩子开始尝试新的可能,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就会像融化的雪水,慢慢汇成新的溪流。家长要做的不是急于纠正,而是像春天的阳光一样,静静照耀着孩子重新找到方向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