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的处理方式

admin 3小时前 03:27:35 4
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的处理方式摘要: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成长路上的常态,就像春天的野花总会有高低错落,每个孩子都带着独特的个性和情绪在互动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冲突时手足无措,也见证过那些因...
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成长路上的常态,就像春天的野花总会有高低错落,每个孩子都带着独特的个性和情绪在互动。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见过太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冲突时手足无措,也见证过那些因处理得当而让矛盾成为成长契机的瞬间。

上周遇到一个幼儿园妈妈,她哭着说女儿被同学抢了最喜欢的橡皮,回家后孩子一直说"他故意的",妈妈立刻没收了玩具,还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训话。结果第二天发现,女儿不仅没和好,反而把橡皮藏得更严实。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惩罚,而是被理解。当冲突发生时,家长先要蹲下来,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说:"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,这种感觉就像被小猫抓了毛一样不舒服。"先安抚情绪,再引导孩子说出具体发生了什么,最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法。

另一个案例是小学二年级的男孩,和同桌因为座位问题大打出手。家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却只顾着说"别打架",甚至责备孩子不讲道理。结果孩子越吵越激烈,最后老师不得不介入。其实当孩子处于愤怒状态时,大脑就像被按了暂停键的电脑,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创造"冷静空间"。可以带孩子去操场转圈,或者用"情绪温度计"的游戏让孩子自己判断现在的情绪值,等他们平静下来,再一起讨论怎么解决座位问题。

很多家长会陷入"比较陷阱",看到孩子被欺负就着急说"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",或者看到孩子欺负别人就批评"你怎么这么不讲礼貌"。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就像小树苗有的长快有的长慢。去年处理过一个案例,女孩因为被同学说"你长得像小猪"而哭闹不止,妈妈立刻说"你是不是觉得被说外号很难过",然后引导孩子思考"如果我是你,听到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感受"。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,往往比直接纠正更有效。

处理孩子矛盾时,家长要学会"做观察者"。上周有个妈妈分享,她发现儿子经常和同学发生争执,就悄悄记录下每次冲突的场景。后来和孩子一起看录像,发现每次争执都是因为想玩同一个游戏,但不会表达需求。于是教孩子用"我想要"的句式表达,而不是用抢夺的方式。这种从观察到引导的过程,比直接说教更能让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。

有时候矛盾背后藏着更深层的需求。去年处理过一个案例,男孩和同学因为玩具坏了发生争吵,妈妈以为是争夺玩具,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被认可。当妈妈发现男孩在争执中反复说"我的玩具更漂亮",就引导他表达对玩具的喜爱,而不是关注对方是否拥有。这种关注需求而非表象的处理方式,往往能打开孩子的心扉。
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就像不同的花朵需要不同的照料。当矛盾发生时,家长要像园丁一样,先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,再倾听他们的想法,最后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。记住,孩子之间的冲突不是问题,而是成长的契机,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用爱和智慧去引导。

阅读
分享